(
课件网)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探索宇宙的工具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起,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它们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去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 这是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是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为铝制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前艇有4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探索宇宙的工具 探索宇宙的工具 载人航天器 载人飞船 空间站 航天飞机 空间探测器又称深空探测器,是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按探测对象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飞出太阳系探测器等。 空间探测器实施探测任务时,可飞经探测对象、环绕探测对象运行或在探测对象上着陆。 探索宇宙的工具 空间探测器 “卡西尼”号 “旅行者”1 号 “新视野”号 卡西尼号对土星进行探测,新视野号对冥王星进行探测。旅行者1号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及其各自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 探索宇宙的工具 登陆器 “好奇”号 火星漫游车 “玉兔”2 号 月球车 中国航天之旅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人们聆听着来自宇宙的那首《东方红》歌曲。中国的航天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 神舟1号于1999年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并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实验后返回地球,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1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中国航天之旅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把航天员杨立伟顺利送上太空。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的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中国航天之旅 2011年,天宫1号发射成功。“天宫”1 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他先后完成了与神舟8号、神舟9号、神舟10号三艘飞船的6次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航天之旅 从2007年10月24日嫦娥1号成功发射升空,到2020年12月17日嫦娥5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我国的探月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航天之旅 看图,说一说我国的嫦娥工程飞行器是怎样到达月球的? 中国航天之旅 图片呈现的是嫦娥1号探测器到达绕月工作轨道的原理示意图。 当再次运行到近地点时,主发动机打开,嫦娥1号速度增加到10.9千米/秒,嫦娥1号变换轨道,飞向月球。 嫦娥1号发射升空后,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16小时轨道,运行到近地点时,发动机点火增加推力,使嫦娥1号先后变轨进入24小时和48小时轨道运行。 当其靠近月球时,进行制动减速,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12小时轨道,以后逐渐制动减速,进入3.5小时轨道,第三次制动减速后,进入127分钟环月圆轨道 中国航天之旅 探索宇宙付出的代价 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不幸的是,他在之后的一次飞行训练中牺牲了。 探索宇宙付出的代价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后,因其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O形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第73秒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 科马洛夫是苏联的英雄航天员,1967年4月24日,由于返回舱的降落伞没有成功弹出,最后返回舱以9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撞击在了地面上。当人们找到时,科马洛夫已经因为巨大的冲击力而去世。 科马洛夫是第1位在太空飞行中牺牲的宇航员。在此之后,返回舱的降落伞弹出装置得到了改进,科马洛夫用自己的鲜血推进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安全性。 探索宇宙付出的代价 在人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