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党的领导 爱我 中华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人民至上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深刻感悟中华法系为人类发展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认同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坚定依法治国信心。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我国法治建设历程,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做到学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坚持法治精神,遵守宪法和法律。 教学目标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历程 中华法系 影响法治建设的因素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法的产生、本质、决定性因素、分类、特征、职能 思维导图 1.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 2.我国法律发展的历程(中华法系的含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意义)是怎样的? 3.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产生、本质及其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法的类型、特征、职能是什么? 5.我国当代的法是什么? 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7.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 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 6 重点 1、法的产生、本质和决定因素; 2、法的内涵与职能。 难点 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7 目录 1 2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3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01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P74--1 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P76--1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私有制产生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统治 反抗 国家(统治工具)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阶级产生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P74一段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P76 法律具有阶级性 (2)本质 注意: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 注意:不是全体公民的意志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本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3)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古代: 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近代: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人 治 法 治 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P74一段 3. 作用 4. 法律的发展历程 P74一段 即:法律统治 思考:(1)说明中华法系的形成过程及中华法系的特点? (2)近代中国的各种变法图强运动是否成功付诸实践 5.我国的法律发展历程 ———中华法系 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拓展:法治、法制、人治 法治:就是“法的统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 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 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 法治: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相对于“人治”而言,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