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深刻新颖 以小见大 学问藏在药香里 曾经,我认为中医是用玄学怪说来解释人的病理,没什么实质依据。尽管父亲是一名中医,家中也总弥漫着安人心神的中药香…… 那天,我在书房看书,一股药香钻入我的鼻腔,渐渐盈满了我的房间———肯定是家里人又在熬中药了。我循着药香,一路找到了厨房里正在熬药的父亲。 药罐的上方冒着水汽,散发着浓郁的药香。“爸爸,中药难道不是‘野草’大乱炖吗?”我不以为然。“你瞧不上的这几根‘野草’熬出来的中药,能治大病呢……”父亲意味深长地说着,顺势在药罐里翻搅。瞥了眼“咕噜咕噜”冒着泡的药汤,我不禁嘀咕:难道药香里还藏着学问? “既然你想了解,倒是可以读读这本书。”见我饶有兴趣,父亲边说边到书房拿出《本草纲目图解》递给我。翻开泛黄破损的封面,我惊讶地发现这本书里竟也泛着一股淡淡的药香,我一页接一页地翻着,不知不觉竟陶醉在这神奇的中草药里。 慢慢地,我开始研究中医药理论,尤其是阴阳五行。《黄帝内经》中“以形补形”的说法让我忍俊不禁———外形像肾脏的豆子,食用后可以补肾,照这个说法,腰果是不是也具有同样的功效呢?此时的我仿佛嗅到了浓浓的腰果香。 又如,黄土高原的黄土久经太阳暴晒,中医称其五行属土,可以用于治疗我这种因寒气侵扰所致的胃炎。于是我回家后在药汤中加了这么一味药,空气中也仿佛弥漫着大西北粗犷的气息。几次下来,我的胃病果然缓解了不少。原来,貌似拙朴的理论不但有趣,还足以解释如此复杂的人体和病理,用现代医学验证这些理论,才知古人所言不虚。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老祖宗凭借着我曾经认为的“玄学”理论,依靠各种中药材,一次次击退了瘟疫,延续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捧着书,闻着药香,我不禁沉浸其中,内心感慨万千。 当晚再次与父亲谈及中药,他告诉我:“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就如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枝干是《周易》,是阴阳学说,但它的根是中华传统文化。”闻着药香,听着父亲的话,我心中那棵参天大树也在蓬勃生长…… 点评: 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本文从“中药香”入手,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类文章。文章记叙了自己对中医药从“瞧不上”到“饶有兴趣”,再到“陶醉其中”的变化过程,既展示了标题中对隐藏的学问的探索与思考,又自然地解锁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抒发了对中医学的震撼,表现出自己想要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决心。 越走近,越懂得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古人诚不我欺。每次走出乒乓球馆,揉着酸痛的手腕,我都忍不住感叹:小小的乒乓球,走近之后才发现它魅力无穷。 我跟乒乓球结缘于中考体育小球类三选一。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我都不擅长。不如选乒乓球?小球、小拍、小球台,应该会简单一些吧! 谁知选装备时就犯了难。“直拍短柄还是横拍长柄?胶皮怎么搭配?双面反胶还是正反两种……”光一个球拍就有这么多讲究!丝毫不懂的我只好请教老板,根据体力和年龄,我最终在老板的建议下选择了直拍双面反胶。第一步就迈了大半天,中考近在眼前,我真能走近这一运动吗? 球拍颠球,对墙托球,练了几天后我觉得有了点手感,不觉中也增加了几分信心,下一步就是规范动作、提升技巧了。左推右攻,正反手要依次交替,这对步频是个考验;落点区域固定,考验的是击球的角度和力度;35个球接连轰炸,对身体的协调性、柔韧度要求不低。“想象脚底下有根弹簧,手肘放松”“上旋拍型前倾,下旋后仰”……小小的乒乓球只有2.7克重,但重心的转换、拍型的控制、旋转的弧度,变化无穷,乒乓球能成为国球,果然处处有奥妙!我握紧球拍,相信凭借着努力,一定能真正走近它。 一个月后,校内模拟考开始了。我站定在球桌前,等待检验成果的时刻到来。发球机弹出球,我默念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