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 五年级上册 《地表的变化》单元 2.地震 教学设计 单元 《地表的变化》 课题 2.地震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5~6年级 ④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 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地震现象。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科学思维 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模拟等方法,对地震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探究实践 1.通过视频、图片,知道地震引发的各种现象。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推测地震的成因。 3.通过阅读,知道地震时应对方法。 态度责任 乐于大胆想象,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 2.善于阅读资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分析推测地震的成因。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海绵块,木片,房屋小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一、聚焦(预设5分钟) 视频导入[材料准备:视频,PPT] 谈话: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唐山地震 提问:地震发生时,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发生时,大地震 抖,山河移位,会迅速地改变地表形态,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那么,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1.感受地震 [材料准备:海绵块,木片,房屋小模型;PPT] 提问1:你发现地震后路面是什么样的? 提问2:推测是什么造成路面扭曲呢?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3:猜想一下,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谈话:根据你的猜想,我们来做一个地震的模拟实验。 提问4:根据海绵块,木片,房屋小模型这些器材,你能设计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5:房屋小模型放在海绵块上,用手按住海绵块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 提问6:握住木片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提问7: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 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 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2.预测地震 谈话:地震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提问1:地震危害这么大,可以预报吗? 谈话:地震前常会有一些前兆,对预报地震有一定的作用。 阅读资料:地震前兆图片、视频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谈话:人们很早以前就对地震开始了研究。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