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75072

2.2《红烛 》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97785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画檐细雨偏红烛,疏星冷落排寒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烛 为爱所苦,相思成灾 红烛 第一课时 闻一多 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爱国诗人、学者。 前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者,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绘画美(画面感)、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 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发表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闻一多 (1899--1946) 知人论世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写作背景 闻一多 (1899--1946)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天翻地覆的时期。1923年的中国充满着动荡、冲突、分裂,也燃烧绝望的怒火,也盛开着希望和转机的曙光。此时24岁的闻一多投身到反帝爱国的浪潮之中,愿意为之作出牺牲和献身。 看标题,明文体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傲然不屈的梅花, 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看标题,明文体 咏物诗 观其形(形态、颜色、所处环境等特征) 悟其神(精神品格) 明其志(言志、抒愤、刺世、言理、寄趣) 析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 观其形 烛色(第1节) 烛光(2、3、4节) 烛泪(5、6节) 烛灰(7、8节) 闻一多的诗从哪几个方面塑造“红烛” ? 红烛的“色”: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象征着赤诚、热烈、忠诚。 要咏之物与要言之志自然联系。红烛的“红”类比红心之“红” “红”是赤诚的象征, “红烛”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烛光的特点: 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设问,体现作者由困惑到了悟的思考觉悟的过程 红烛的“光” 红烛的“光” 红烛的灵魂。 拯救世人,牺牲自我的理想信念。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1、天职在于奉献,借此激励自己,表达信念和心愿。 2、唤醒民众。燃烧的目的是启发民众觉悟,打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精神解放。 红烛的“泪”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流泪之因: 1、燃烧发光 2、残风 残风: 象征着黑暗反动势力,衬托红烛不能发光发热的着急焦虑之情。 象征诗人因理想受阻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 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