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八课《铁杵成针》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铁杵成针》作为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部编版教材,是《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故事。该课文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讲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逃学途中偶遇老媪磨铁杵,深受启发后返回山中勤奋读书,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一故事不仅生动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还通过鲜明的对比和人物刻画,向学生传递了深刻的教育意义。教材通过这一经典成语故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传承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基础,对文言文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如《精卫填海》、《司马光》等文言文的阅读,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包括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等。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异较大,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读并书写生字词;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通过精读课文、角色扮演、拓展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寓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感受并学习老媪和李白的坚持不懈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将所学道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寓意,体会老媪和李白的坚持不懈精神;将所学道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理解题意 教师行为: 故事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大诗人李白的小故事。相传,李白小时候并不喜欢读书,有一天他逃学出去玩,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在河边做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激发学生好奇心) 出示课题:“对,这位老奶奶正在用铁杵磨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铁杵成针》。”(板书课题) 揭示题意:“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比如,‘铁杵’是什么?‘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借助注释找答案吧。”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教师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跟随教师引导,思考并提出疑问。 自主阅读注释,尝试理解题目意思。 师生示例对话: 师:“有同学知道‘铁杵’是什么吗?” 生:“我知道,铁杵就是一根很粗的铁棒!” 师:“非常棒!那‘成针’呢?” 生:“就是把铁棒磨成一根针!” 师:“对,非常准确。那么,你们想知道李白看到这一幕后发生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教师行为: 自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圈出来,稍后我们一起解决。” 教师范读:“现在,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遍,请大家注意听老师的停顿和语气。”(教师范读,注意抑扬顿挫)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读一遍,注意模仿老师的停顿和节奏。”(学生跟读) 学生行为: 自由朗读课文,尝试读准字音。 认真聆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跟随教师朗读,模仿教师的停顿和节奏。 三、自主交流,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行为: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