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上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三纲八目” ①“纲”的本意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 ②“目”是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③二者的关系是纲比目大,目从属于纲。 新知探究 2 1.勾画有关“三纲” 的语句,解读内容。 ①所谓“明明德”,意指不断地彰明人内在的光明的德行,培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求知和修身。 ②所谓“亲民”,是指做到求知和修身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明明德”,就要做到亲民,推己及人。 ③所谓“止于至善” 是指“终身行之”,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不停止,这是一个无限完善的过程。 回答问题 “明明德”侧重于“内圣” “亲民”侧重于“外王” “止于至善”是最终追求 回答问题 1.勾画有关“三纲” 的语句,解读内容。 “内圣外王”最早出自《庄子 · 天下》。由于这个说法和儒家理念相符合,于是就被儒家借用,并逐渐形成了儒家哲学的主题———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回答问题 “三纲”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的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先后 本末 终始 回答问题 2.从第一段看,如何能做到三纲?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三纲: 目标 步骤 止 定 静 安 虑 得 近道 结合你的学习体验,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回答问题 3.勾画有关“八目”的语句,解读内容。 回答问题 3.勾画有关“八目”的语句,解读内容。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推究事物的原理 获得更多知识 意念诚实不欺 去除私心杂念 具有良好修养 处理好家族间关系 治理好国家 彰显美好品德 方法(步骤) 根本、关键 目的 回答问题 4.“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修己以安人 大学之道:成己而达人,内圣而外王 再次诵读感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回答问题 5.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 ①积极的影响: 《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消极的影响: 《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不敢轻易背离。同时,“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 回答问题 5.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通过“三纲”明确了为人修身的根本宗旨,并以“修身”为核心,进一步指出修身的步骤和目的,即“八目”。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 本文总结 有些大学的校训源自或者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