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觳觫 便嬖 放辟 畜妻子 庠序 孝悌 颁白 褊小 邪侈 则王矣 胡龁 彼恶知之 忖度 hú sù pián bì fàng pì xù xiáng tì bān biǎn chǐ wàng hé wū cǔn duó 齐宣王 齐威王(邹忌讽谏的那位)之子 娶丑女钟离春(无盐)为后 设稷下学宫广招天下人才 五旬破燕(一说三旬),杀燕王父子 滥竽充数的始作俑者 齐桓公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回国后,夺取君位,在管仲的帮助下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晋文公 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即位前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即位。晋文公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创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 孟轲 (孟母三迁 亚圣) 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儒家的经典著作,语录体/对话体散文集,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如果把这次谈话作为一次闲聊,这对君臣分别谈了几个问题? 齐王能不能王 齐王至今未王是不能还是不为 齐王的大欲与他所为的南辕北辙 正确的王道是怎样的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