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80080

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说课稿

日期:2024-10-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328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 cover
伯牙绝弦说课稿等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绝弦》。 一、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的故事,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谊,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本文语言简洁、凝练,只有短短 77 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也是他们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文化的内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伯牙为知音绝弦的悲壮情怀。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 1、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理解文意。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伯牙与子期的深厚情谊。 3、 问题引导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 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思。 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伯牙绝弦》,了解这个动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3、 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和停顿。 (三)理解文意 1、 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理解词句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小组交流,互相解答疑问。 3、 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等词句的意思。 (四)品读感悟 1、 思考:伯牙为什么把子期视为知音?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引导学生抓住“善听”“善哉”等词句,体会子期对伯牙琴声的理解和赞赏。 2、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会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子期又会怎样赞叹?让学生模仿子期的语气进行赞叹,感受他们之间的默契。 3、 引导学生想象:伯牙还可能会弹奏什么样的曲子,子期又会如何赞叹?进一步体会他们之间的心灵相通。 4、 然而,子期不幸去世,伯牙做了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和绝望,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所蕴含的深情。 (五)拓展延伸 1、 介绍“知音”文化的由来和发展,让学生了解“知音”一词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让学生交流自己身边的“知音”故事,或者谈谈对“知音”的理解和感悟。 (六)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感受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深厚的情谊。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身边的朋友,用心去倾听和理解他们,成为彼此的知音。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六、说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 子期 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知音难觅 破琴绝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