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必修三 第六课 对应章节第二框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题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增强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认可我国的宗 教信仰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关系。 2. 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看待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 宗教信仰政策。 3. 法治意识: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民族关系。 4. 公共参与: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 1、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和要求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形成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和要求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以56个民族的服饰文化视频进行导入, 结合视频和教材思考问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思考我国民 族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新课讲授: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1、民族格局特点:多元一体。 2、表 现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3、各族人民的贡献: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 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 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民主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2)集中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 一个中央政府。一 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 受中央政府统辖。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观看视频议一议: 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反映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 族关系 (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形成原因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 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铲除民族压 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建设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内容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P61 (1)民族平等 ①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 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②含义: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 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③注意:民族平等不是消除民族差异,民族平等侧重政治上的平等, 但各民族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发展等是不一样的。 (2)民族团结 ①含义: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 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意义: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 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 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含义: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共 同繁荣。 ②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 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③注意:繁荣不仅仅指经济的繁荣,还包括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拓展延伸: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探究】国家坚持什么方针处理民族关系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西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