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真题专练 (2023·海南地理)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如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 2 3 4 5 6 7 8 (2023·海南地理)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如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1~2题。 2.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 特征是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 √ 1 2 3 4 5 6 7 8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因此水源涵养量也应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1月浙江选考)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如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是 A.核能 水能 B.风能 火电 C.水能 地热 D.风能 太阳能 √ 1 2 3 4 5 6 7 8 读图可知,清洁能源基地①②处于我国西北地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基地③处于青藏高原,受地形地势的影响,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故选D。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2023·1月浙江选考)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如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4.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可以 A.促进低碳能源发展 B.改变能源资源分布 C.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D.缩短能源输送距离 √ 1 2 3 4 5 6 7 8 风能、太阳能及其转化的电能属于清洁能源,可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促进低碳能源发展,A正确; 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是因地制宜开发能源资 源,并未改变能源资源的分布格局,B错误;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扩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不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C错误; 我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能源供大于求,大部分需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并未缩短能源输送距离,D错误。 (江苏地理)如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夜间城市人口大多进入睡眠状态,户外活动减少,但PM2.5浓度仍然较高,说明户外活动减少对污染物沉降没有明显影响,A错误; 城市降水日变化不明显,10时以后降水情况不确定,B错误; 10时以后由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 人为原因排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正确; 白天城市车流量远大于夜间,但夜间PM2.5浓度并不比白天低,说明PM2.5浓度与车流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