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6 页例 1、例 2,第 67 页课堂活动第 1,2题,第 68 页练习十五第 1,2题。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 3.感受平均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5.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8个磁力圆片,12支铅笔,3个盒子。 学生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每组1袋豆子、4个盘子。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 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 (1)学生回忆,组织语言 (2)指名回答:我分过糖,给我的弟弟和邻居家妹妹,我弟弟3块,,妹妹2 块,我留了2块;我们课间做游戏时,也是分组进行的..... 2.教师:看来分东西或分组,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 分一分。 教师板书:分一分 探究新知 初步感受平均分 1.教师:同学们,你们能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吗 请同学们试着分一分,看看有几种分法。 (1)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有三种分法,可以分成1个和5个,也可分成2个和3个,也可分成3个和3个。 (4)教师配合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分的过程 (5)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分的真好! 2.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 为什么 (1)指名回答: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2)集体订正 3.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师板书: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4.教师:把8个小圆片分成4堆,怎样分 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1)学生动手操作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台前展示分法:第一种1个和7个;第二种2个和6个;第三种3个和5个;第四种4个和4个。 (4)集体订正:第四种4个和4个属于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感受不同的分法,再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其中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形成平均分的概念。通过操作建立丰富的表象支撑,让学生充分经历干年的抽象过程。】 教学例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教师:刚才,通过分小圆片,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要把它们平均分成3分,可以怎么分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分的过程 (2)指名台前展示分法:每次每份分1支,4次分完;每次每份分2支,2次分完;每次每份分4支,1次分完...... (3)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积累平均分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提供表象支持。】 2.教师:这几位同学分的过程不相同,那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1)指名回答:每次每份分的都同样多。 (2)集体订正 3.教师:为什么每次分的必须要同样多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只有每次每份分得同样多,才能保证最后每份每次分到的根数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这个同学说的非常的完美! 4.教师:刚才的分法中,谁的分法最简单,咱们请他来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好吗 (1)指名台前一边说思路,一边动手分:我是这样想的,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那么3个几根是12根呢 我想起了口诀:三四十二,所以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看来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能借助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思考,他的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3)学生之间进行。 5.教师:刚才在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每次每份分1支,4次分完;有的同学每次每份分2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