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98099

《左忠毅公逸事》 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4-10-15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43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
  • cover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左光斗爱才若渴,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 二、学习课文通过语言、行动、肖像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领会本文侧面烘托、选取典型材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写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又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那么哪些人才是中国的脊梁呢?司马迁忍辱负重著作《史记》,屈原投江自杀以明志,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当然左光斗也是脊梁式的人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左忠毅公逸事》。 二、题目解读 “忠毅”是左光斗的谥号。忠:忠诚;毅:坚毅,坚强。“公”是尊称,“左忠毅公”即左光斗。 左光斗,明朝官员,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而死。葬于桐城西北10公里处的“左家大墓上”。 “逸事”是散失没有经正史流传的事迹。这类文章不像正史作传那样全面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从生平中选取一小部分来表现人物。逸事,也作“轶事”或“佚事”。 三、整体感知 提问:全文可分几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左光斗的两件逸事。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左光斗的学生史可法的事迹,从而衬托左光斗。 第三部分(5自然段)写逸事的来源,强调了真实性。 四、文本细读 1. 第一段。 主要问题是: ①左光斗发现史可法是不是带有偶然性?(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又含有必然。旧时富家子弟应试大多住城中豪华旅馆,贫家子弟则住城外古寺。) “微行入古寺”正是为了发现人才。 ②左光斗读史可法文后为什么不立即叫醒他?(史伏案而卧,说明他夜读甚苦,所以不叫醒他。) “解貉”“掩户”,怜才之意何深。 ③“召入”,“拜夫人”,说明了什么?(待之如家人) “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左公志在振兴国家、除奸去恶,看到当前国事不可收拾,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 “继吾志事”,期待之殷。 本段大意:叙述左光斗发现史可法,十分器重他的抱负和才能,对他寄予殷切的期望。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觅才———惜才———选才———誉才。 觅才。“风雪严寒,从数骑出”,略略几笔先描画出左光斗四处奔波寻觅人才的急切心情。风雪载途,寒气逼人,行路当十分艰难,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视学京畿的左光斗仍率领从骑外出寻访。微服间行,是要洞察真情,径入古寺,唯恐错过良材。这一层言简意赅,能使人联想到许多尚未提及的事。从顶风冒雪微行察访至古寺一例,读者自可推想,在试前,左光斗对京畿一带应试诸生的德识才学已进行了普遍考察,不论晴天、雪天,不论寺庙、还是学馆,都可瞥见他风尘仆仆的身影。 惜才。作者写左光斗见古寺庑下,“一生伏案而卧,文方成草”。借读苦寺,可知此生出身微贱,天气严寒,伏案而卧,文方成草,可见此生发愤苦读。至于文章如何,作者先不明说,却跳过一层撰写了左光斗的两个举动,“解貂覆生”,“为掩户”。“解貂覆生”是让史可法御寒,“掩户”是为史可法挡风,而这些举止都是在“公阅毕”以后出现的。于此,史可法的才学识见不喻自明,左光斗的怜才之意更是一目了然。意犹未尽,作者再加一笔,即身为学政的左光斗为询问史可法姓名竟“叩之寺僧”,原来是不忍惊醒酣睡中的史可法。这些精湛的细节描写将左光斗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