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08408

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

日期:2024-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45500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诗词,上册,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 李白 苏轼 21岁:进士及第 声名远播 35岁:与王安石推行新法政见不合,自请外任,任杭州通判 38岁:迁为密州太守,开始创作词 43岁:因乌台诗案,责受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写作背景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补充资料】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 【补充资料】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见识的告诫、嘱咐。《东坡逸事》里有王氏“幕后听言”的故事,是说东坡每有客来,王弗总是躲在屏风的后面屏息静听。待客人走后,她每每软语相劝,说得在理又每得印证。她是真正的贤妻内助,因此苏轼早年青云直上,除了有欧阳修等先贤的掖助外,“妻贤夫少祸”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就去世了。这时苏轼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悼亡诗 品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本词题为“记梦”—写“梦”,围绕“梦”怎样概括这首词的文思? 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后 记梦 梦前思量(怀念) 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相逢 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直接抒情: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哀悼。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感哀痛的感情基调。 “不思量,自难忘”———此情无计可消除”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说不思量,即是思量。———相思太苦、旧情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