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生物学中的常用工具 核心素养价值观: 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 2.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显微镜的发展史 课前布置同学们查阅显微镜发展过程的资料。哪位同学能够利用课前收 集的资料为大家讲述显微镜的发展过程。 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分享显微镜的发展历程:最早利用显微镜观察到 细胞的是罗伯特 ·胡克,发展至今出现了电子显微镜,在电子显微镜中我 们可以观察到花粉,甚至在它的“眼”中,特别微小的螨虫都会变成庞然 大物。 (二)多媒体播放胡克和他制作的显微镜以及观察到的“细胞”图片。“细 胞”如此之小,放大镜根本无法观察到。 1.显微镜为什么就可以观察到呢 2.如何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呢 借助课前收集的 资料,了解显微镜 的发展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引入对显微 镜的学习。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一)制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体验感知”栏目内容,并进行活动体验后, 回答问题。 提问:从外形推测,两个放大镜分别相当于显微镜的什么结构 (目镜和 物镜) (二)显微镜的构造 1.多媒体展示双目显微镜和单目显微镜,提问显微镜的分类和共同点。 2.多媒体播放显微镜构造图,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8页图1-14,结合课件 上的图片共同学习显微镜的构造,请大家小组合作,对照实物认识显微 由学生熟悉的放 大镜引入显微镜, 由浅入深,由已知 到未知。 镜的结构,思考各结构的作用。 3.显微镜结构如此众多,哪些结构是主要的结构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主要结构有目镜、物镜、遮光器和反光镜。 教师补充讲解:目镜、物镜、遮光器和反光镜,它们与光密切相关,其中 目镜和物镜能够放大物像,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反光镜有两 个面,一面是平面镜,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另一面是凹面镜,能够汇集 光线,适于在光线较暗时使用,所以遮光器、反光镜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 目镜与物镜能够调节物像大小。 4.多媒体播放目镜、物镜的图片。请大家观察,我们如何区分目镜和物 镜。 教师提示:目镜的上端较平,物镜的上端具有螺纹。目镜越短,物体的放 大倍数越大;物镜则相反,物镜越长,物体的放大倍数越大。 (三)单目显微镜的使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9~41页相关内容,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安放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边缘大 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调光 注意事项: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 孔反射到镜筒内。对光成功的标志: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学习注意事项,动手操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时举 手示意教师。 3.调焦观察 注意事项:①观察的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 片。 ③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④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学生动手操作并及时请教教师及其他同学。观察时,先让镜筒缓缓下降, 此时眼睛要从一侧看着物镜,目的是防止碰坏物镜镜头或压碎玻片。然 后眼睛注视目镜,让镜筒缓缓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寻找物像。 重点讲授与显微 镜使用有关的结 构,讲清原理和注 意事项,为规范使 用显微镜打下基 础。 练习规范操作。 强调注意事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