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 《加热与冷却》单元 9.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单元 《加热与冷却》 课题 9.空气的热胀冷缩 课时 1 核心 概念 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引导学生探究气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从而建构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概念。并设计了两个科学实践活动。1.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2.风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 认识气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能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科学思维 1. 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举例说出在生产和生活中与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的现象或实例。 探究实践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能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活动,体会创新乐趣。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空气的流动是风的成因。 教学 准备 教师:瘪乒乓球、气球、小塑料瓶、大烧杯、热水、冷水、烧瓶、弯玻璃管、带孔胶塞、红墨水等。蜡烛、酒精灯、纸条、纸蛇、细线、铁架台、香、火柴、模拟风的形成实验箱等。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问题:空气受热遇冷后会出现什么变化(预设5分钟) 1.导入 提出问题: 打乒乓球时经常遇到球瘪了但并没有破的情形,把球扔掉很可惜,有什么办法能让球鼓起来? 2.学生交流讨论。 3.空气受热遇冷会出现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借此了解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已有认知,然后,引导学生尝试验证。 准备实验器材 二、探索1: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预设15分钟) 探究2:风是怎样形成的(预设15分钟) 1.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1)引导学生按照设想的方法,尝试着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2)引导学生解释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的办法用到了什么科学原理。 2.用套着气球的小瓶做实验。 (1)提出问题:如果把套着气球的小瓶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提出预测,并说明理由。 (3)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4)尝试解释发生的下列现象: 为什么把小瓶放入热水中,气球会鼓起来? 为什么把小瓶再放入冷水中,气球又瘪了? (5)初步推想: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设计更多的实验,观察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思考,设计实验: 空气会流动,那么用什么容器能把空气装起来? 怎样知道空气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怎样使空气受热和冷却? (2)学生设计并写出实验方案。 (3)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交流实验方法和现象,得出结论。 (1)各组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归纳推理出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水等液体、金属等固体、空气等气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我们进一步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交流讨论,最后归纳得出:(一般情况下)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谈话:在密闭环境下,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空气受热或遇冷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吗? 2.观察开放环境下空气受热后的现象。 (1)演示实验装备:把纸条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下面放着酒精灯或蜡烛。 提出下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