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26402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793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 cover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标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对第二学段有明确要求:“对 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习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 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 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积累。”“观察周围 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 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 二、单元整体解读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金秋时节”。教材围绕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 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两篇精 读课文和《听听,秋的声音》一篇略读课文。从秋景、秋声、秋色、秋味等不同 角度描绘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借秋景抒发情怀 ;《铺满 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一条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的 美,充满童真童趣 ,饱含着张秋生对生活的热爱 ;《秋天的雨》则像一首散文诗, 从多个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听听,秋的声音》抓住秋天 大自然里特有的各种声音,展现秋天的生机和活力。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两个孩 子于深秋道路上骑着自行车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整个单元既描绘秋景、秋声、秋色,又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浓厚的情感。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围绕词语 理解,统编教材在低段、中段安排了多次训练,梳理如下: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表中可以看到,统编教材在小学低段已经提到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 验等多种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因此本单元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理解词语”这 个要素,而是在以往训练基础上的提升,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 懂的词语,逐步学会迁移运用,并延伸到日常阅读生活中去。这种设计师螺旋 式提升的,从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又进一步提升到对于 句子的理解。 具体落实到本单元,其中,《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 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 意思。《听听,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交流平台”引导学 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学习写日记”。这是继学习写“请假条”“留 言条”后,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三种应用文。相对而言,日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 中运用得更为普遍。本单元,写日记的内容要求是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 累习作的素材的基础上,用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到了四年级上学期,则要求 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所以,日记可以说是三年级习作起步 练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形式,需要借此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记录的习惯,逐步提 升相关能力。 对标学习任务群 从单元选文来看,本单元主要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此 外,习作部分“写日记”也涉及到“实用性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其中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在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