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27290

5.3.1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2024-2025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4131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5.3.1,二氧化碳,性质,教案,2024-2025,学年
  • cover
5.3 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2.科学思维:通过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3.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基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从辩证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评价物质的实际应用。 4.科学态度与责任:结合实例体会化学用品的选择和使用与物质性质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设计与评价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的创新。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视频欣赏]观看《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的视频,思考: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来灭火? 合作探究 探究点 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提出问题 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进行灯火试验,防止因其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打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 查阅资料,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2.实验5-5: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证据) CO2性质推断 两支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1)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2)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烧 实验5-6: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步骤 现象(证据) CO2性质推断 (1) 软质塑料瓶变瘪 CO2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发生反应 (2)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CO2+H2O=H2CO3 (3) 有气泡冒出,液体由红色变为紫色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实验5-7: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现象(证据) CO2性质推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CO2+Ca(OH)2=CaCO3↓+H2O 化学性质: ①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烧。 ②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受热时分解生成的CO2气体逸出,溶液又变成紫色。H2CO3=H2O+CO2↑ ③与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CaCO3)沉淀。 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现象明显,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设计】 5.3 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2.化学性质 ①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烧。 ②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受热时分解生成的CO2气体逸出,溶液又变成紫色。H2CO3=H2O+CO2↑ ③与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CaCO3)沉淀。 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现象明显,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实验较多,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内容趣味性强;学生获取知识积极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不足之处 有些结论学生可以通过现象分析得出,部分问题教师代替学生总结回答;教材中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资料偏少,缺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环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