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目录 CONTENTS 01 教材分析 04 教学重难点 05 教学准备 07 教学过程 02 学情分析 03 教学目标 06 教学方法 0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是在探索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后,对耳的研究。教材呈现了三个内容:一观察耳的结构示意图,了解耳的各部分名称和功能,二通过实验观察,知道耳郭的作用。三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掌握鼓膜的作用。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声音的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02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开始发生转折,推理能力开始形成。 0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郭的作用。 态度情感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0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耳朵到底怎样听到声音的。 05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合作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实验探究法 分析归纳法 06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单 耳的结构示意图 耳的结构模型 A4纸 知识卡片 课件 食盐 音乐播放器 玻璃杯 保鲜膜 活动手册 07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观察学习 实验一 实验二 拓展 游戏导入 按列分组,用纸耳朵把题目一个一个传给组员, 最后一个组员答对题目为胜。 说悄悄话 观察耳的结构 学习要求 1、先学习结构示意图,了解各部分名称; 2、第一次音乐响起,仪器员领取结构模型; 3、观察结束,记录员在实验记录单填写预测结果,其他同学可继续观察谈论; 4、第二次音乐响起,仪器员归还仪器,活动停止。 小组合作,轻声讨论 耳郭 外耳道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鼓膜 内耳 中耳 外耳 观察耳的结构 学习耳的结构示意图,观察结构模型,在实验记录单填写预测结果。 探究耳郭的作用 实验一 实验二 模拟鼓膜的振动 1.气球皮弹性过大,在制作鼓膜的过程中,气球皮伸展的程度不一样,容易造成实验差异 2.敲击音叉的声音强度不够,实验不明显,且同学们不好把握敲击的力度。 3.纸屑过轻,容易因为静电原因吸附在气球皮上,或者因为空气流动,四处散落,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不足 01 将气球皮换成食品保鲜膜,保鲜膜更薄,遇到声音产生振动时实验现象更明显,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防止位置移动。 02 将杯子倒置观察,振动现象更明显。 03 将纸屑换成食盐,将其封在杯内保证实验安全,实验材料不会吸入口鼻。 04 将音叉换成播放器,根据播放器音量键增减音量,比音叉更容易控制力度,实验效果更好。 实验创新 学习要求 1、用玻璃杯、保鲜膜、食盐、橡皮筋制作“鼓膜”,注意安全; 2、实验一:保持相同的距离,改变声音的强弱,观察鼓膜的振动; 实验二:保持相同的音量,改变距离,观察鼓膜的振动; 3、实验结束,记录员在实验记录单填写结果; 4、音乐响起,活动停止。 小组合作,轻声讨论 实验探究 实验二 模拟鼓膜的振动 一:探索声音的强弱对鼓膜的影响 二:探索声音的远近对鼓膜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观察结果。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结论: 当声音距“鼓膜”的远近不变时,声音越强,“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弱,“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小; 当声音的强弱不变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