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33185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21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教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学习综述类文章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2、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解释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3、明确本文所采用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明晰的思路。 教学重点: 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主要信息,归纳概括各个选官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选官制度的角度对苏轼的几句话作出具体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现代学者黄留珠的一篇综述类文章。作者考察了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时期各个时代相应的选官制度,分析了各种选官制度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全文论证严密,思路清晰。 二、介绍综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及步骤。 1、理清全文的结构。 (1)基本方法:列提纲。 (2)提纲的概念: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的文本内容要点。 (3)列提纲的好处: ①有助于全面把握文本内容。 ②有助于锻炼语言概括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 (4)列提纲的要求: ①抓住主干与重点。 ②文字必须简练扼要。 2、根据文本内容归纳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本文出现的基本概念有:原始民主制、世官制(世及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 3、理请全文的说明思路及葛布粉的说明顺序。 本文以总分总的思路结构全篇,分说部分第2、3、4节都是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说明,第5节按逻辑顺序分类介绍。 三、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给文章编写内容提纲。 第一部分(1节)总说: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 第二部分(2-5节)分说:不同时代的选官制度及其特点。 第一层(2节)选官制度的雏形,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 第二层(3节)“世官制”:初期(夏商),鼎盛(西周),衰弱(春秋战国)———世代承袭官职。 第三层(4节)“察举制”:产生与确立(秦汉)———官吏察访推荐,规范(西汉后期、东汉)———按郡国人口率察举,发展(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第四层(5节)“科举制”:初创(隋唐),发展(两宋、元),鼎盛、衰亡(明清)———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科举必由学校。 第三部分(6节)总结:我国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四、研读课文。 1、文章第一节,在指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后,以苏轼的总结加以印证,请筛选组合文中语言,从选官制的角度对苏轼的几句话分别作出具体说明。 明确: (1)三代以上出于学:三代,指夏商周;学,指学校教育。这一时期的选官制是“世官制”,官职原则上代代相袭,而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在继承权位之前必须经过国学的教育。 (2)战国至秦出于客:客,是指门客。战国时期,世官制已开始衰弱,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新的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惟功惟贤”,而寄食于贵族豪门的门客则最有机会得到提拔。 (3)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汉武帝以后,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逐渐向规范化发展,按郡国人口率察举,每年推荐“孝廉”“秀才”两科,这样,推荐的权力就主要集中于郡县官吏。 (4)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魏晋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做法是“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政府据此以授官职。 (5)隋唐至今出于科举: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丁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吏的唯一途径。 2、根据文本2-5节提供的信息解释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明确: (1)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末期的选官制度,是选官制度的雏形,其特点是选拔人才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