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33955

《学而时习之》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33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学而时习之,教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而时习之》 教案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境界,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 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之学者为己”,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课内容的学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板书课题:学问之道———学而时习之 二、初读感知   1、识记:说同“悦” 愠( ) 罔( ) 殆( )篑( )鸿鹄( ) 缴( )轫( )或同“惑”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古之学者学习的态度、方法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2)愠:音yùn,恼怒,怨恨。   (3)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4)罔:迷惑、糊涂。    (5)殆;疑惑、危险。   (6)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7)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8)疑:怀疑。    (9)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10)敏:敏捷、勤勉。    (11)意:同臆,猜想、猜疑。   (12)必:必定。   (13)固:固执己见。    (1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15)篑:音kuì,土筐。   (16)轫(rèn):同“仞”。古代七尺(或说八尺)为一仞。 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2)“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 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21教育网 (13)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 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14)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 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  21cnjy.com (15)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   (16)孔子的“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21·cn·jy·com (17)孔子的自白给我们以“活到老,学 到老”,“学海无涯苦作 舟”的感觉。而庄子却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 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知道了这一点而仍然 要去追求知识,那就更危险了啊!”(《养生主》)这样说来,孔子岂不是危险又危险了吗?但他却做了圣人。同样感到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儒者和道家的态度却是迥然 不同,让我们看到在知识问题上儒道两家的不同。   (18)“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