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课的基本要求是: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 的人类活动;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结合课标要求中的行为动词和内容来看,课标在识记层面,要求学生知道两河流域特殊的 地理条件孕育的早期两河流域的人类文明。认识层面,要求学生知道两河流域作为早期人类文 明发源地的重要性,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早期人类文明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文明史观的 角度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等文明成果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素养层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提升自己 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古代 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古代两河流域是古代亚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课下设三个子目: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第一子目内 容与第二、三字目内容是包含关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包括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制定与实 施是古巴比伦文明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体现,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 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除了正文部分,教材设置了“相关史事”、“人物扫描”、“课后活动”等辅助栏目,较好地 展示了古代两河流域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以《汉谟拉比法典》为代表的文明成果。但是 对于《汉谟拉比法典》等文明成果的内容叙述不够详尽,需要教师挖掘、补充教学材料,从文 明史观的角度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等文明成果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认识到不同 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三、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省重点中学的九年级学生,学生水平较好,具备一定历史学科的知识基础以及历 史思维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学生已知角度来看,经过前一课时“古代埃及”的学习,学生对 古代亚非文明的历史脉络、文明特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人 类文明的塑造作用的认识较为浅显,并且思维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不能熟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以“玄武石柱上的历史密码”创设历史学习情景,引 导学生通过解码的方式了解古代两河流域孕育的早期人类文明。同时运用知识间的共性与联系, 形成“两河流域提供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适合人类定居的生活环境,催生了原始农业。伴随着 原始农业的发展,加强了较大范围内居民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规模 的扩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加速了私有制的发展、阶级分化和国家形成的过程, 客观上刺激了国家职能(军队、法律等)的健全和发展,国家政权不断得以加强,并不断趋于 完善,两河流域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国家政权机构的完善、农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为 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知识链。准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对《汉谟拉比法典》进行客观评价。在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根据九年级学生 的身心阶段特征进行选择,力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学习目标 通过地图比较和绘制时间轴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了解古代两河流域 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人类文明的塑造作用。 通过观察《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等相关文物,解读相关文字史料,知道古代两河流域产生 的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