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树和天空》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一、单选题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拂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B.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 C.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D.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树和天空》这首诗歌探讨的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死亡、历史和自然是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B.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变,时间永在流逝,或许只有空间才多少表示着存在的永恒。所以“树和天空”的关系寓示着存在与无限、与永恒的关系。 C.“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D.“等待”的虽然只是一个“瞬息”,但是存在的意义不就是在那无休止的搏动中一次又一次地追逐那一层高过一层的瞬间化境么?! 3.下列诗句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B.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C.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D.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二、语言表达 4.《 树和天空》的四首外国诗歌,运用各种典型的意象,运用象征或想象的手法,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思。请你从下面几个意象中任选一个,运用象征或想象的手法,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抒情片段。 杨柳 梅花 大海 夕阳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没有走的路 【美】弗罗斯特 飞白译 金黄的林中有两条岔路, 可惜我作为一名过客, 不能两条都走,我久久踌躇, 极目遥望一条路的去处, 直到它在灌木丛中隐没。 我走了第二条,它也不坏, 而且说不定更加值得, 因为它草多,缺少人踩; 不过这点也难比较出来, 两条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那天早晨两条路是一样的, 都撒满落叶,还没踩下足迹。 啊﹐我把第一条路留待来日! 尽管我明白:路是连着路的, 我怀疑是否还能重返旧地。 此后不论岁月流逝多少, 我提起此事总要伴一声叹息: 两条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 我选了较少人走的一条, 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 (有删改)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过客,/不能两条都走”和“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的哲学命题相合。 B.“不能两条都走,我久久踌躇”中的“踌躇”表明诗人处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思索,心中犹豫,不能做出选择。 C.诗人在诗中一会儿说“它也不坏”,一会儿说“这点也难比较出来”,可见其判断是草率的。 D.“我选了较少人走的一条,/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结尾这一句点明诗歌主旨:人生一旦做出选择,便就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结局也会“相差千里”。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思路是先写“面对选择”,然后写“选择道路”,再写“踏上征程”,最后回顾往事,逻辑井然。 B.“金黄的林中有两条岔路”中“金黄”一词在有的译本中被译成了“深黄”,不如这里的准确、形象、画面感强。 C.本诗把“人生之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言在此而意在彼,用了比喻的手法。 D.诗人以小见大,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抒写人生的深层感悟,令诗歌显得平易而深邃。 7.诗中说“我怀疑是否还能重返旧地”,诗人能“重返旧地”吗?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诗人虽然选择了一条路,却对另一条路念念不忘,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树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