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50235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4-10-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484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怀疑,学问
  • cover
(课件网)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日心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 新课导入 瓦特 哥白尼 牛顿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jié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 那么怀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新课导入 怀疑与学问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了解本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多思考、多发问的怀疑精神。 学习目标 顾颉jié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我国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等。 作者简介 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背景链接 字音字形 程颐( )  譬如( )   颛顼( ) 腐草为yíng( )大rú( ) 虚wàng( ) 懒duò( ) shú师( ) 停zhì( ) yí pì 惰 塾 儒 滞 妄 萤 zhuān xū 例如。 形容保守固执,不会变通。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坏了。多指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了破绽。 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词语解释 譬如: 墨守: 不攻自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辨伪去妄: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学则须疑) 课文解读 引用名言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①看引用材料是否代表作者观点,如果能体现可代做论点; ②看引用材料是否可以作为理论论据起证明论点作用,如果是也可同做论据。 本文开头的两句名言既做论点,同时充当了论据的作用。 课文解读 开头引用名言,有何作用? (1)引用名言,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会疑”; (2)充当论据,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一部分(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提出中心论点 课文解读 阅读剩下部分,根据内容划分层次。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提示:找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 分论点 课文解读 理清文章论证结构。 提出中心论点 第一部分(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