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 光 第3节 光的干涉 肥皂膜看起来常常是彩色的,雨后公路积水上面漂浮的油膜,也经常显现出彩色条纹。 这些彩色条纹或图样是怎样形成的? 新课引入 两列频率相同的水波(相干波)相遇时,在某些区域振动加强,而在某些区域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的区域与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是一种电磁波,那么光也应该能发生干涉现象? 温故知新 问题思考 现象:出现亮暗相间条纹。 学习任务一:光的双缝干涉 等间距 双缝干涉图样特点: 中央亮条纹 明暗相间 1.实验演示 P P1S2-P1S1= d 光程差 S1 S2 P1 P 学习任务一:光的双缝干涉 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亮一些有些地方暗一些?请用我们所学的波动知识来解释。 叠加(振动)加强的地方出现亮条纹,振动减弱的地方出现暗条纹。 2.实验现象分析 (1)中央明条纹形成的原因 S1 S2 P 由于S1S2到中央亮纹的距离是相等的, 又由于从S1S2发出的光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那么,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时,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谷时,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在P点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A=A1+A2为最大,P点总是振动加强的地方,故出现亮纹。 P 中央亮纹 双缝 S1 S2 屏幕 光程差:δ= 0 光程差:δ= S1P-S2P 学习任务一:光的双缝干涉 2.实验现象分析 S1 S2 P1 P d S1 S2 P1 P1 P1S1 P1S2 d S1 S2 P1 d =λ/2 光程差d= λ/2 ,S1、S2在P1处步调相反,该点振动减弱。(暗) (2)第一暗纹形成原因 学习任务一:光的双缝干涉 2.实验现象分析 S1 S2 P2 P d S1 S2 P2 P2 P1S1 P1S2 d S1 S2 P2 d =λ 光程差d= λ ,S1、S2在P2处步调一致,该点振动加强。(亮) (3)第一亮纹形成原因 学习任务一:光的双缝干涉 光程差: S1 S2 P1 P l (4)双缝干涉规律 n=0、1、2、3…… 暗纹: n=0、1、2、3…… 亮纹: 学习任务一:光的双缝干涉 光束 单缝 双缝 红滤色片 (激光) 屏幕 s0 s1 s2 托马斯·杨 杨氏双缝实验被评为十大最美丽实验之一。 最早的光的干涉实验 学习任务二:光的干涉条纹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双缝S1、S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 。对屏上与P距离为x的一点 P1,两缝与P1的距离P1 S1=r1, P1 S2=r2。 当两列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 在线段P1 S2上作P1 M= P1 S1,则S2M=r2-r1, 因d l,三角形S1S2M可看做直角三角形。 有:r2-r1=dsin θ(令∠S2S1M=θ) ① 另:x=ltan θ≈lsin θ ② 时才会出现亮条纹,亮条纹位置为: 相邻两个明(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S1 S2 P1 P l 1.亮(暗)纹间距的公式推导 相邻明(暗)纹间的距离大小的影响因素: (2)双缝之间的距离d: (3)双缝与屏间的距离 l : 波长越大,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 (1)波长λ: d越小,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 L越大,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 S1 S2 P1 P l d 学习任务二:光的干涉条纹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2.条纹间距的公式 学习任务二:光的干涉条纹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光的 颜色 波长 nm 光的 颜色 波长 nm 红 770-620 绿 580-490 橙 620-600 蓝-靛 490-450 黄 600-580 紫 450-400 (2)不同颜色的光频率不同:f红
λ橙>λ黄>λ绿>λ青>λ蓝>λ紫 3.不同色光的干涉条纹 学习任务二:光的干涉条纹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1)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2)中央为白色亮条纹; (3)干涉条纹是以中央亮纹为对称点排列的; (4)在每条彩色亮纹中红光总是在外侧,紫光在内侧。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