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56597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导学案(学生版+解析)

日期:2024-10-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5次 大小:3349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9课,怀疑,学问,导学案,学生,解析
  • cover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观点。 2.分析材料与观点间的相互联系。 3.掌握论证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思考人的价值,增进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1. 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 辨析论证方法,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论证中的作用。 3.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4.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 活动一:识记字词 1. 正音正字 程颐( )  譬如( )  步骤( )   懒惰( )   塾师( )   大儒( )  停滞( )   虚妄( )  2. 释义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大儒: 流俗: 不攻自破: 腐草为萤: 虚妄: 辨伪去妄: 盲从: 墨守: 停滞: 活动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 ,江苏苏州人。中国 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 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了解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活动三:感知内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3. 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6): 第一层(3-5): 第二层(6): 1.文章开头引用名言,有什么作用? 2.第3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4段和第5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4.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 5. 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6.探究论证方法及作用。 (1)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2)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3)找出文中所用的对比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7.“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 为什么   8.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议论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正反对照和层进三种。 分论点的作用: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更丰富,说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 2.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做学问需要孜孜不倦的勤miǎn( )精神,需要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更需要学思结合的质疑精神;必须不被表面的现象kuāng( )骗;任何虚wàng( )的口号都是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