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56771

人教版五上第三单元第6课时 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4113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第三,单元,6课时,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小数———例7、例8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及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的例7,是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8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一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以此得出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2.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并且会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数。另外,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这些都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2)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4.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能正确使用循环小数表示商;(2)理解商循环出现的原因。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感受循环现象,体会商循环出现的原因。教师活动1(一)初步体会商循环出现的原因。1.课件出示教材P33例7。2.组织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3.提出自主探究要求:独立完成竖式计算,然后与同伴交流竖式计算过程。4.组织学生汇报。(1)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计算过程?(2)观察这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3)思考:为什么商会重复出现?(4)怎么表示400÷75的商呢?(二)在计算中进一步理解商循环出现的原因。1.课件出示教材P33例8。2.提出自主探究要求:独立计算这两题,然后说一说商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28÷18的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5”,78.6÷11的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4”和“5”?学生活动1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400÷75。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并与同伴交流。3.学生呈现作品:4.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余数“25”重复出现;(2)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3)继续除下去,可能永远也除不完。5.学生讨论、交流,初步认为:因为“余数”不断重复出现,所以商就会出现循环。6.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可以用5.333…的形式表示。7.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举手展示计算过程并汇报:(1)28÷18的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5”;(2)78.6÷11的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4”和“5”。8.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商出现循环的原因,是由于余数重复出现。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题无论除到小数点后多少位,都除不尽,以此引导学生观察,明确商循环出现的原因,也为后面认识循环小数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环节二:认识循环小数与循环节。教师活动21.课件出示:2.观察这三道算式的商,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教师介绍: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像上面的5.333…、1.555…和7.14545…都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