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 小水珠从哪儿来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小水珠从哪儿来》是大象版最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 教材第一部分对学生猜想假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有猜想和假设,还要有猜想和假设的依据。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记录自己的猜想假设的习惯,这对于后续开展高质量的研讨十分重要。教材第二部分为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最重要的是需要厘清用什么模拟什么。教学中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更好地完成模拟实验。教材第三部分通过四个卡通人物提示:①关注实验现象,搜集证据:②引导学生思考水蒸气和水是否是同一种物质:③思考水珠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教材第四部分为拓展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液态水变成固态冰的过程,发现其体积的变化。 2.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有较好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对科学课有一定的热情程度,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并且能很好地进行小组合作。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有针对性地提出假设的能力,以及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温度计的使用;能够有意识地搜集证据,分析整理实验现象,懂得借助折线图进行数据处理并归纳、概括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水蒸气是气体形式的水,水变成气体的水有沸腾和蒸发的现象,也了解生活中的水蒸气现象。如:烧开水、煮饭时看到的白雾等。学生在有了蒸发和沸腾的知识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凝结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打下基础。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它们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科学思维: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并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得出实验结论,体会得出结论的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探究实践:能够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探究水珠的形成过程;能完成结冰实验。 态度责任:在探究中,能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蒸气凝结、水结冰。 难点: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在探究中,能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 5.学习评价设计 1.能设计模拟实验并搜集证据,在分析证据后得出结论,体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较为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水结冰体积会膨胀。 3.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它们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出示图片) 冬天外出,眼镜会有水珠。饮料从冰箱里拿出会有水珠,带有冰块的饮料杯外的水珠。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水珠从哪儿来》,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 根据生活经历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活动意图说明:直接用生活常见的现象,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展开充分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和分析假设。环节二:猜想假设教师活动1 一、冬天,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玻璃窗上有很多小水珠。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 大胆作出自己的假设。 二、小贴士 要及时把自己的假设,以及作出这些假设的依据记录下来。学生活动2 根据生活现象说出自己的猜想 生:我是不是水蒸气变回来了? 生:水蒸气是热的,遇到了凉的玻璃片……。 生:……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提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作出自己的假设。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及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