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迷娘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提示: ①在这首诗中,歌德运用众多意象,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境界。反复出现的“前往”,犹如一声声急切的呼唤,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反复朗读,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声韵之美,体会其浓郁的抒情氛围。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都曾经为这首诗谱过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德的生平及作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的意象特点,概括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3.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 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领悟诗歌主旨并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家乡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情怀,是每个人精神的归宿。当一个人漂泊在外的时候,会想起什么?会念起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近歌德的《迷娘(其一)》。 环节一:知人论世。 1.走近歌德。 歌德 身份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恩格斯称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生平 1749年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他年轻时梦想成为著名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1775后的十年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却一事无成。1786年6月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1832年病逝,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 作品 歌德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长篇小说《亲和力》、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 特点 前期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晚年之后歌德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整个人类发展的思索方面,他的创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影响 把德国民族主义文学提高到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对欧洲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歌德不仅属于德国,也属于世界。 2.相关背景: 《迷娘》(之一)是歌德创作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但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迷娘自从遇到威廉·迈斯特,便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并且爱上了威廉·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迷娘》(之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哀婉优美的诗歌。 3.解题: ①“迷娘”,《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小说人物。 补充: 《琵琶行》里面就有妆成每被“秋娘”妒,所以迷娘指设的是一个女人,一般形容温柔美丽的女子。 环节二:初读感悟。 明确字音。 梢头(shāo) 辉煌(huáng) 凝望(níng) 云径(jìng) 觅路(mì) 行藏(xíngcáng) 2.解释词语。 凝望: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引申为期望、盼望等意。 行藏:指对于出仕和退隐的处世态度;来历。 任务活动: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思考1:概括每节诗的内容并绘制思维导图。 第一节: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节: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 总述: 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环节三: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品读意象,披文入情。 思考1:第一节中“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