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362355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日期:2024-10-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4772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6课,戊戌变法,教案
  • cover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材主要有两个部分: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我将课本内容重新整合,主要分为:“戊戌变法之序幕”、“戊戌变法之内容”及“戊戌变法之影响”。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仅仅存在103天的“百日维新”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政治改良运动,又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图文史料了解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2.立足唯物史观,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和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3.分析变法的失败原因,认识近代中国探索道路的艰难曲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开始课堂内容之前,先带领学生区分“戊戌戍戎”四个字的区别:点戍(xū)横戌(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念做戎(róng)。 展示史料: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吴玉章回忆录》 结合材料,思考: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相比,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带给国人的震撼更甚? 答:中国历来将日本视为弹丸岛国,不甚重视。但是这样让国人不屑一顾的岛国打败了中国,他们还提出了割占台湾、辽东半岛的要求,让国人产生了非常紧迫的亡国感。 教师过渡: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带来的情感冲击与理性思考的交织下,出现了一批认识到中国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关口的知识分子…… 【新课讲授】 一、戊戌变法之序幕———公车上书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公车上书的原因、内容、影响 学士观看视频后总结: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 展示“公车”的含义:指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展示总结知识: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展示:反对割让台湾,担心割让台湾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展示史料,分析:这段材料是公车上书中的部分内容,它反映了举人们的哪些诉求? 日本之于台湾,未加一矢,大言恫喝,全岛已割。诸夷以中国之易欺也,法人将问滇、贵,英人将问藏、粤……故谓割地之事是小,亡国之事是大……伏起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2.内容:拒和、下诏、迁都、练兵、变法 教师指出,该上书没有上达光绪皇帝 展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展示 4.影响: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二、戊戌变法之内容———发展、高潮 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 展示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创办学堂历史图片 出示地图,在地图上展示天津《国闻报》及上海《时务报》。《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严复译《天演论》。《时务报》18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