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62782

【新课标】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2.5 欣赏 舞龙 教案

日期:2025-10-0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12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新课标,人教,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
  • cover
欣赏《舞龙》教学设计 一、课时:1课时(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舞龙》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欣赏课曲目。这首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舞龙表演的音乐特点,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喜庆节日氛围。音乐以欢快的节奏和热闹的打击乐为主,充分体现了舞龙表演的动感和活力。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同时,这首曲目为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约在7-8岁,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音乐感知能力,对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敏感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新鲜事物,乐于参与互动和游戏,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在音乐学习方面,他们能够识别简单的音乐元素,如快慢、强弱等,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大多数学生可能在电视或节日庆典中见过舞龙表演,对舞龙有初步印象,但缺乏深入认识。部分学生可能来自不同地区,对舞龙文化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本课程设计注重通过多媒体和互动活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他们对舞龙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同时照顾到不同背景学生的需求。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感受《舞龙》音乐的欢快节奏和热闹氛围,体会音乐中蕴含的喜庆情绪。 识别音乐中的打击乐器声音(如锣、鼓、钹)和旋律特点,培养音乐聆听能力。 感知音乐的速度变化和力度对比,提高音乐敏感度。 2. 艺术表现 学会用身体动作(如摇摆、跳跃、挥臂)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增强节奏感。 尝试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小鼓、铃鼓)模仿舞龙音乐的节奏,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能够跟随音乐变化调整动作幅度和速度,提高音乐表现的协调性。 3. 创意实践 根据音乐创造简单的舞蹈动作,模仿舞龙的游动,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探索用身边的物品(如纸张、塑料瓶)创造类似舞龙音乐的节奏,激发音乐创新思维。 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和动作组合,创作简单的"舞龙"音乐片段。 4. 文化理解 了解舞龙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意义,认识舞龙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 认识舞龙音乐中常用的中国传统乐器,如锣、鼓、钹等,增进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理解舞龙音乐与舞龙表演的关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感受《舞龙》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欢快氛围,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理解舞龙音乐与舞龙表演的关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多种感官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变化,特别是在速度和力度变化较大的段落。 培养学生用肢体动作自然、流畅地表现音乐的能力,克服部分学生的羞涩感。 帮助学生理解舞龙音乐的文化内涵,将音乐欣赏与文化学习有机结合。 六、教学方法: 欣赏法: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舞龙音乐和视频,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音乐特点和感受,促进思维表达和交流。 示范法:教师示范节奏模仿和简单舞蹈动作,为学生提供直观参考。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增强学习趣味性。 创造法:鼓励学生创造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节奏,培养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舞龙表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 《舞龙》音乐音频文件 舞龙表演视频片段 简单的打击乐器(小鼓、铃鼓、三角铁等) 舞龙道具(小彩带或小龙头模型) 图片资料(舞龙表演、传统乐器图片) 绘画用具(彩笔、纸张)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春节的时候,你们看过舞龙表演吗? 学生:(积极回答,分享经历) 教师:很好!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