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朗读要领,把握好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和节奏。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2.复习揣摩和品味语言的方法,归纳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其他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够借助写作技巧修改润色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朗读和品味领略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济南冬景图,美丽而令人爱恋的四季之雨图,宏伟的沧海图,暮春图,早春图和深秋晚景图。在这多彩缤纷的四季美景中,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曼妙,生活的多彩。为了进一步让大家品味生活情怀。现在班级公众号举办“品诗文写景秘籍”活动,请你踊跃参加,争做写作达人。 二、单元重点复习 任务一:“品诗文写景秘籍”第一招———读中悟景与情 朗读是理解、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汉语的美,从而深入体会文章情感。在学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时,带领大家做了很多朗读练习。请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朗读方法。 活动1:回顾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本单元课文对自然景物作了细腻、生动而饱含感情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我们在朗读时,应重点关注这些内容。请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思考几篇课文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是通过哪些景物及其特点来表现的,仿照示例完成表格。说说要想读出这些情感应该怎么做。 篇目 情感 景物及特点(形、声、色、态、数量等) 《春》 示例:喜爱 小草的鲜嫩与绿意盎然、春花的色彩缤纷与繁多…… 《济南的冬天》 《雨的四季》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天净沙·秋思》 点拨: 篇目 情感 景物及特点(形、声、色、态、数量等) 《春》 喜爱 小草的鲜嫩与绿意盎然、春花的色彩缤纷与繁多、春风的芬芳馥郁、鸟儿歌声的动听、牧童笛声的嘹亮、春雨的轻柔…… 《济南的冬天》 喜爱 阳光朗照的小山、薄雪覆盖的小山、水藻绿、河水清、蓝水晶…… 《雨的四季》 喜爱 春雨的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的端庄、沉静、深情;冬雨的自然、平静、纯洁…… 《观沧海》 恢弘博大的胸襟气度 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碣石山、沧海、水(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星汉→苍茫壮阔,气魄雄浑 《次北固山下》 新旧交替的人生哲思 挥之不去的思乡愁绪 青山、绿水、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海日、归雁→恢弘阔大,生气勃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感同身受的哀愁担忧 发自肺腑的劝勉宽慰 杨花(落尽)、子规(啼)、明月→哀伤愁恻,浪漫写意 《天净沙·秋思》 飘零天涯的孤独之感 漂泊异乡的思家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凄楚愁苦,萧瑟孤独 朗读时应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切情感。 朗读时可标注重音和停连。 活动2:回顾重音和停连标注要点 标注重音和停连,正是为我们在朗读时帮作者传情达意,能准确体现文章思想情感及其发展变化。 朗读知识回顾: 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标示在词语下面。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停顿还是连接,都不是任意的,要与文章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还要照顾到听者的感知和理解习惯。停顿可以用“∣”和“∧”来标示,前者用于较短的停顿,后者用于较长的停顿。连接可以用“⌒”来标示,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这里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去,有标点也不停顿。无论停顿还是连接,都不是任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