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经人间万千悲 , 却做天地洒脱人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教学建议 中提到:语文教学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 的育人导向。在教学时,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 任务,清晰明确的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 引导学生在学 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 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文 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 基于此,我在进行《记承天寺夜 游》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选择的课型是组文阅读课,在设 计的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单元教学目 标,将目标设为1.诵读文章,积累名句,感悟苏轼的人格魅 力;2.梳理苏轼不同境遇中的言行,理解苏轼的“ 旷达 ”境 界 。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拓展学生的阅读 量,在选文时,我选择了苏轼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时所写 的游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中,以语言运用为基 础,通过任务一 走进黄州,夜游承天寺———任务二 走进惠 州,松风亭下顿悟———任务三 走进儋州, 己卯上元夜出游 ———任务四 归纳总结,感悟闲人风度———任务五 拓展阅 读 领悟豁达态度等教学环节,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让学生 进一步感受到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以及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 长。 【教学篇目】 教材:《记承天寺夜游》 选文:《记游松风亭》《书上元夜游》 【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第10课《短文两篇》其中的一篇文章。文章篇幅短小,却 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仅用80余字,却创 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 境,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 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这正是 苏轼的魅力所在,学习他的文章,不仅要欣赏他文章的写 法,更值得学习的是他身处逆境却依然乐观豁达的精神品 质。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及2022版《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提到相关内容,我将 本节课目标设为1.诵读文章,积累名句,感悟苏轼的人格魅 力;2.梳理苏轼不同境遇中的言行,理解苏轼的“ 旷达 ”境 界。力求让学生在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 能力,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 升,苏轼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低谷期的苦难,就是为了积蓄力 量,把握机会绝处逢生反败为胜。 【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年龄特点,学生们对苏轼 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够系统,对他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 某一篇作品上,会人云亦云的评价他乐观豁达,但是是否是 真正体会到他的这份乐观豁达,还有待商榷。基于此,在教 学本课时,我主要从人文主题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苏轼 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除了掌握应知的语文要素外,还要让学 生体会到情感,进一步学习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品质,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积累名句,感悟苏轼的人格魅力。 2.梳理苏轼不同境遇中的言行,理解苏轼的“ 旷达 ”境 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苏轼不同境遇中的言行,理解苏轼的“旷 达”境界。 难点:诵读文章,积累名句,感悟苏轼的人格魅力。 【课型及课时】 组文阅读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 路上。从政40年被贬30年,当过官耕过田。他的足迹从西边 的凤翔到东边的登州,从北边的定州到南边的儋州,几乎遍 及北宋的版图。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练就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