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1.(2023·乐山中考)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C) 2.(2023·广东中考)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B) A.熔化 B.升华 C.汽化 D.液化 3.人们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为运输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应用了 (C)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汽化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升华放热 4.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C)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固到玻璃镜头上 5.(2023·眉山中考)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 C.“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放热的是 (C)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B.冰冻的衣服变干的过程 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7.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华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8.有一种新型的“激光橡皮”,用它照射纸张时,纸张上的黑色碳粉会 升华 成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高温碳蒸气经过特殊冷却装置又 凝华 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9.《流浪地球》是我国一部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84 ℃,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 凝华 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 放 热。 10.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提到“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意思是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你认为“露结为霜”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答:“露结为霜”的说法是错误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并不是水蒸气先液化成露,露再凝固形成霜,所以“露结为霜”的说法是错误的。 11.(2023·广元中考)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指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B)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2. (2023·厦门二中期中)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13.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