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81832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愚公移山授课课件(两课时共52张ppt,内含音频) 新人教版

日期:2024-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5次 大小:214984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人教,新人教,音频,内含,ppt
    (课件网) 24. 愚公移山 第二课时 1.情节曲折,安排巧妙。 全文虽篇幅短小,却写得曲折多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开头写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仅以全家之力来“平险”,已初见其“愚”;接着写运土石,工具“箕畚”是十分简陋的,而倒土石的地点“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又是十分遥远的;然后写智叟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出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愚公的形象霎时变得高大起来。 特色总结 2.对比衬托,表现人物。 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色彩。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两相对比,形象鲜明。 特色总结 3.人物语言,生动传神。 愚公“聚室而谋”,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家人的意见,引出妻子“献疑”,表现了妻子关心移山;智叟“笑而止之”,突出其思想顽固,引出愚公驳斥。精彩的语言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特色总结 1.[发散思维] 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1)“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用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名,可以形成鲜明对比。 (2)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着,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全篇问题探究 (3)“公”和“叟”的称呼也值得深思。“公”和“叟”带有一定的感彩:“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作者对人物的命名,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全篇问题探究 2.[重点] 试着分析智叟这一人物形象。 全篇问题探究 目光短浅、知难而退、 无所作为、信口开河、 好为人师、自作聪明。 他轻视、嘲笑愚公,反对移山。 傲慢、武断,说话尖刻、夸张。 智叟 3.[发散思维] 愚公到底应该移山还是搬家?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阐述理由。 观点一 愚公应当移山。愚公移山,是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对生活中的困难毫不退避、迎难而上的表现。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不在于愚公能否移走大山,而在于他那认准目标、矢志不移的精神。另外,搬家是一种逃避困难、逃避现实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愚公移山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也为家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搬家只能让家乡更闭塞、贫穷、落后,又谈何发展呢? 全篇问题探究 课文全篇探究 观点二 愚公应该搬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无限夸大人的能力,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特别在困难非常大时,应退而求其次,等到条件成熟后再重新应对。搬家和移山,都是为了更好地与外界沟通。搬家可以使自己和子孙后代免于受苦,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此外,搬家还体现了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进取的创新精神。 课文全篇探究 一课一德一行 古人言 ———愚公精神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雨果 一课一德一行 古人行 怀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史称“草圣”。怀素少年时十分清贫,买不起纸张,于是他在一块荒地上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一课一德一行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地练字,老芭蕉叶都被剥光了,他又舍不得摘小叶,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练字。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矢志不渝,怀素最终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一课一德一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