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82366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67743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管理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 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 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重点难点:1.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和阶段特征。 官员考核方式的变化。 监察制度的演变。 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血缘) (世卿世禄制) 春秋战国:军功爵制 1.官员选拔 01 概念阐释 军功爵制:军功爵制萌芽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在秦及汉初期的政治舞台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内容为不问出身,按士兵立下的功劳赐予相应爵位及其他赏赐,如田宅等。 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02 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秦国的军功赐爵表 官爵 二十级:彻侯(爵位和待遇与三公相同) 十九级:关内侯 十八级:大庶长 十七级:驷车庶长 十六级:大上造 十五级:少上造 十四级:右更 十三级:中更 十二级:左更 十一级:右庶长 十级:左庶长 九级:五大夫 八级:公乘 七级:公大夫(爵位和待遇相当于县令) 六级:官大夫 五级:大夫 四级:不更 三级:簪袅 二级:上造 一级:公士 爵位级别 民爵 民爵指授爵后仍是平民身份,官爵指相当某一官职的爵位。 各级爵位赐田、宅数目,以一顷田、九亩宅的比例递增。 斩获敌首一名,赐爵一级,但赐爵者甚少晋升九级以上。 拥有一至四级爵位的人,在军中仍然是“卒”,第五爵位以上才是军官。 材料一: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赐田(顷) 赐宅(亩) 20 180 19 171 18 162 17 153 16 144 15 135 14 126 13 117 12 108 11 99 10 90 9 81 8 72 7 63 6 54 5 45 4 36 3 27 2 18 1 9 (3)秦朝:秦统一后,官吏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4)汉代:汉武帝(公元前134年确立)推行察举制。征辟制 ①含义: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②内容: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品德和才能),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③作用: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形成小集团。 思维点拨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5)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 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确立: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 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P30史料阅读 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弊端,西晋段灼在上晋武帝表中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日,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④影响: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反映了九品中正制出现了怎样的弊端 知识拓展 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