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83178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4-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301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管理
  • cover
(课件网)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导语P29)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中国 西方 古代:从世官制到科举制 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尝试 现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制度到公务员制度 近代:文官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官员选拔:从世官制到科举制 二、官员考核:从上计制到京察大计制 三、官员监察:从御史大夫到都察院 阅读教材,阐述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发展历程。 时间 官员选拔制度 西周至春秋 春秋战国 秦朝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世官制 举荐、军功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一、官员选拔:从世官制到科举制 一、官员选拔: (一)西周至春秋:世官制 1、标准: 2、特点: 3、影响: (二)春秋战国:举荐、军功制 1、背景: 2、标准: 想一想: 从西周至春秋战国,官员选拔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世官(重视血缘)到尚贤(重视才干) 指出世官制逐渐消亡的原因。 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瓦解。 血缘 官位世袭 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形成贵族政治 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 才能、军功大小 (三)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思想来源:( ) 材料一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 法家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董仲舒参加察举的条件及其科目。 条件: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 (察举制的标准:道德和才能)。 科目:贤良,属于特科。 (察举制的分类:常科和特科) (四)两汉:察举制 材料三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 阅读材料,指出察举制的后期的局限性。 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打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无法选拔真正人才。 (四)两汉:察举制 (五)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背景: 2、产生: 3、内容: 4、评价 (六)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1、隋唐:科举制确立 1)原因: ①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纲要上P40) ②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③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六)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1、隋唐:科举制确立 2)目的: 3)标准: 4)特点: 5)历程: 适应社会阶级的变化。 考试成绩。 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为主。 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地位。 材料一 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善的选官制度的原因。(P31思考点) 从选官范围看:官员选拔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 从选官标准看:以考试成绩取人,官员选拔标准相对客观。 从加强中央集权看:把官员选拔的各项制度收归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 (六)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2、两宋: 考试实行糊名;对北方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3、元朝: 时断时续,比例不大; 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基本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