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84362

16.2《六国论》 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957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2,六国论,课件,23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奇(意大利籍哲学家、历史学家) 六国论 苏 洵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作者简介 六国论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解题 自读文本 [六国]— (齐-楚-燕-赵-韩-魏 ) 赵—强楚—大齐—富 思考: 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 六国灭亡,并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向秦国割地求和。向秦国割地求和,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向秦国割地求和吗?(回答)说:不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因为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国家而灭亡,因为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向秦国割地求和。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第一节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提挈下文议论 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秦国用攻战获得土地以外,(还收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把秦国通过割让而获得的土地,与战胜得到的土地比较,这实际上多达百倍;把六国因割让而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丢失的土地比较,这实际上也多达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忧患,的确就不在战争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想想他们的(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土地。子孙对待土地却不很爱惜,拿它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然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待起来一看四方边境,秦国的军队又到了。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之时)。(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六国终于灭亡,是理所当然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这话说对了。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对比论 证 秦攻取所得与受贿所得:其实百倍 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其实百倍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先人开辟土地的艰难与后人割让土地的轻易 六国得一夕安寝与秦兵又至 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 ———证明不能赂秦 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韩、魏、楚)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引用论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