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红军急切上征———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转移 C.红军的- -种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2、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B.是在长征结束以后召开的 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内蒙古赤峰中考)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下列长征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四渡赤水河②飞夺泸定桥 ③渡过 金沙江④爬雪山过草地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4、 (江苏宿迁中考)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 A.瑞金 B.遵义 C.会宁 D.吴起镇 5.1934年10月,党中央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这是因为( ) A.国民党的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革命根据地 B.蒋介石调集军队“围剿”革命根据地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红军要北上领导全国人民抗日 6.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7. “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 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 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新文化运动高兴民主科学大旗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9.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0.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 11. 下列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A.红军强渡大渡河 B.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C.红军四渡赤水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2. 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体现了长征( ) A.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实现了党工作重心转移 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3. 下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中,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4. 长征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急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1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