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87590

湘科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电子教案(含3课时)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578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科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
  • cover
湘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备课 第 三 单元 主备人:_____ 使用人:_____ 单元课题 第三单元 影子的变化 单元解析 低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现象,知道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这是学习“光与影”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寻找影子变化的原因这一主题,按“判断影子有无的条件→定性观察影子变化特点→→定量研究影子长度、方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迁移应用”这一认知发展线索,有序布设“探究光与影的关系→探究太阳位置与影子变化的关系→应用探究结果制作日晷”3个递进的探究主题,设计了3个对应的课题--“光与影”“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自制日晷”,具体包括5个学生活动,即探究影子的形成、观察影子的变化、探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阅读日晷科技史、制作和使用日晷。 课与课之间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逻辑如下:第2课探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可视作第1课活动2“观察影子的变化” 的迁移应用活动,需要以第1课获取的知识与方法为基础,引入增加时间维度展开研究,而第3课阅读理解日晷科技史和自制日晷,必须以第1、第2课认知为基础,是前两课探究结论的综合应用。教材编写体例依据难易程度,将第1、第3课教师角色定位在“扶”,第2课定位在“放”。 学情分析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游戏、观察、实验、阅读、制作、交流等活动,探究影子的形成过程,观察光源位置与影子长短及方向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而走进大自然去观察探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光和影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自制简易日晷并用来计量时间。另外,教材内容展示了我国古代科技史-皮影戏、日晷的历史,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 学 目 标 科学观念: 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13.1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7.3制作和使用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 如日晷、沙漏等。 探究实践: 经历观察和实验,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阅读理解科技史,制作日晷。训练发散思维。 态度责任: 体会到时间的测量,实际上是可以对应到太阳天中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了解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之间的关系 通过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一日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自豪感坚持观察,尊重事实。 教学 重点 观察、记录、描述、、设计实验、制作、分析、综合、归纳 教学 难点 探究影子的形成过程,观察光源位置与影子长短及方向变化之间的关系 课时 3(+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1.光与影 教 学 目 标 科学观念: 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阴影即影子。 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照射的位置有关系。 探究实践: 基于观察和已有经验,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并进而研究影子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观察和实验。 乐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教学 重点 探究发现影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 难点 实验探究影子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 学准 备 教师准备:手电筒、杯子、铅笔、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 学 环 节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1)猜谜语: 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我和他说话,不见他开口。 (2)看图回忆影子游戏。课件展示教材P30页的四幅图。 (3)交流:光与影是什么样的关系? (4)介绍皮影戏:皮影戏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在北宋时已有演出,元代曾传到西亚和欧洲。 (5)提问:你认为影子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学习 1. 探究影子的形成 (1)作出假设。如果没有光,有影子吗?如果没有遮挡物,有影子吗?影子投到哪里呢? (2)设计实验方案。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