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 课型:聆听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 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 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 表现的形象与内容;能跟随音乐的节拍拍手或走步,并对二拍子、三拍子音乐做出 相应的体态反应;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听觉经验区分相同或不同风格的音 乐,并借助律动、舞蹈、色彩或线条等予以表示。 学习任务3:情境表演 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 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根据一定的情境、主题或表演要求进 行创编和表演。能编创简单节奏或旋律,配合表演。 2.教材分析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曲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 施特艻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 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劳动时的快乐心情。中间转为G大调,乐曲轻松跳跃,形成舞气氛,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铁砧露分当叮当的造型性音乐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全曲。 3.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音乐课程标准》设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学段的开始阶段。这个学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绝大多数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所以我会给他们更多的音乐展示空间,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在手脑并用的情境中以音乐表演的方式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乐曲的美感。并培养他们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二、学习目标 1.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感受音乐表现的形象和情绪。 2.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普敲击节奏,能听出和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变化。 3.通过聆听乐曲能简单分辨出乐曲的段落。 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合作意识,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采用不同形式感受和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学习难点:1.通过聆听能听辨出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 2.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普敲击节奏,能听出和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变化。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 随音乐模仿老师律动:脚跟、脚尖、拍手 理解波尔卡舞步 导入:播放《微笑波尔卡》,刚刚老师用了哪些动作?老师刚刚教你们的舞步,是被老师改编过的一种简化了的波尔卡舞步。(板书“波尔卡”) 注意力集中,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1.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感受音乐表现的形象和情绪。 2.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普敲击节奏,能听出和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变化。 3.通过聆听乐曲能简单分辨出乐曲的段落。 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合作意识,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新知新学 活动一:初步聆听 点出课题 1.认真观看。打铁。 活动二:聆听A乐段 1.理解“铁匠”这个职业。 并做一做打铁的动作。 3用手拍拍节奏。 用 劳动的动作有节奏的表演 随音乐表演 4.有节奏的朗读歌曲 随老师琴一句句学唱。 带动作跟琴演唱。 5聆听并演唱,贴图谱。 6.理解定义“乐曲的主题” 7.聆听,并做拉风箱动作。 8.听音乐,模仿火苗动作。 9.按老师要求分组表演。 10.同学们按照节奏,也为自己鼓鼓掌吧! 节奏:2/4 O O | O X | O O | O X | O X | O X | X X | X X | 11.聆听。 12.(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