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94732

2024-2025学年高二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496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4-2025,学年,高二,选必,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
  • cover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25题 共75分) 1.西周时,周天子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侯建立血缘联系。周天子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候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 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 C.血缘与政治相结合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2.观察下图,据此可知,战国后期 A.宗法分封制度彻底崩溃 B.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D.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变革 3.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秦代 A.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 B.手工业经营发展水平 C.官僚体制的运作方式 D.地方职官体系的变迁 4.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 5.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总体上来说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下列项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有 ①周代分封制 ②汉代刺史制度 ③宋代的二府三司 ④元代行省制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6.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7.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在25年后被引爆为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 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 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 8.“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9.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金国“官制”和“行省制”的基础上,吸取自秦以来地方势力根据地形天险优势,拥兵自重的惨痛教训而建立。据此可知,行省制度 A.是地方常设最高级行政机构 B.是吸取借鉴历史经验的产物 C.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彻底根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10.明成祖时期,诏命吏部尚书蹇义等26人分巡全国各地,安抚军民,询察利病。宣宗时,“巡抚”之名已经确立,并由临时派遣变为专门设置。这些举措的实施 A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B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扩大了中枢行政权力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11.下列中国古代主要行政区划的示意图,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12.某位学者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13.清末“新政”期间,清廷制订颁布《商律》,随后由当地不同籍贯和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型商会出现,这类新式商人团体明显打破了传统工商业“行帮壁垒”森严的弊端。据此推知这一现象 A.使清末商人的国家民族意识增强 B.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推动了商会联动机制的政治化 D.导致晚清政府的商业政策转变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