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99880

第七课 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美术·必修 《美术鉴赏》(湘美版)

日期:2024-11-23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95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七,美术鉴赏,必修,美术,格式,高中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 美术的世界 第七课 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 教科书 美术鉴赏(必修)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道战》的画面内容、人物造型、空间、色彩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在处理战争与和平中的方式及画家的态度、价值观表达。 2.让学生鉴赏《内战的预言》,并进行拓展延伸、创意实践,使其了解美术作品和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3.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呼吁和平的决心。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地道战》,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处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方式。 2.培养学生拒绝战争、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明白美术家在表现战争主题时体现的立场与态度。 2.理解战争起因,反思避免战争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老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老师:当今国际局势基本趋于缓和,但是局部冲突依然存在,比如2022年的俄乌战争。在暗潮涌动的国际形势下,战争与和平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一个关注点。基于此,老师想要在校园内举办一个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艺术展,邀请同学们提交相关作品。那么我们如何创作呢?首先需要了解美术作品处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方式,从而寻找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老师:接下来,我先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老师:视频看完了,一起来思考一下视频体现了什么内容?带给人怎样的感受? 老师:视频展示了残酷的战争画面,这是人类社会一个沉重而又无法回避的话题,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包括美术创作。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与艺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战争与和平”的。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鉴赏《地道战》 老师:中华民族是一个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民族,一代代革命先辈用智慧和血肉挺过了那段难熬的抗战时光。其中也创造了许多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作战策略,比如地道战。请大家看到书本134页,本节课我们着重从鉴赏《地道战》、对比鉴赏、审美拓展、创意实践四个方面来分析美术作品处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方式,体会美术家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老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和鉴赏一下《地道战》。 老师:《地道战》是由中国油画家罗工柳根据冀中军民利用地道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创举而创作的油画作品。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守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们因地制宜,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战斗方式———地道战。当时,面对凶残的敌人,守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在武器装备和人数上都处于劣势。地道战的发明,进可攻、退可守,充分弥补了平原作战的缺陷,有效打击了日寇,保护了军民。地道战的成功经验很快走出冀中地区,在华北其他地区进行了推广。 老师:紧接着,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地道战》的画面内容:在晦暗狭小的空间内,画面中几位民兵准备战斗的瞬间极具动感和真实性,特别是画面中心,手持驳壳枪站立的女指挥员神情专注而紧张。 老师:画作中一共有八人,其中有四人是重点表现对象。分别是刚刚走出地道的拿着枪的指挥员、探出上半身的青年女战士、梯子上观望的战士、瞭望看口的瞭望员。他们的整体姿态都是垂直、向上的。 老师:画面中左边两个人物在传递炸弹,具有互动性。因此《地道战》的人物造型可以总结为动态感强,具有互动、真实性,且精神饱满、积极向上。 老师:从空间上看,画面中展现了三个空间:从房顶上下来的人传递了敌人可能要进村的消息,并递来了手榴弹;房间中有人正在窗口瞭望着可能要进犯的日寇;画面中间,有刚从马槽缝隙处钻出来的民兵。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孙景波这样介绍:“这三个空间使画面具有了生动的情节,像戏剧舞台中一个最动人的瞬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