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水调歌头 苏轼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词开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https://www./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写作背景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内容梳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什么时候会出现啊? 举起酒杯去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天上,今天 晚上是哪一年? 问月 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面对自己清雅的影子,在月光下起舞,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 化用 弄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 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眠的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们都会有悲哀、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隐没、圆满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十全十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 责月 议月 1.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 上阕: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借景抒情 下阕: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直接抒情 诗歌品读 2.《水调歌头》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之念、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几句?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词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自我宽解。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诗句 情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苦闷 矛盾 洒脱 思念 旷达 祝福 主旨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