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05925

6.1《芣苢》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2-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7142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芣苢,课件,24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诗经·国风·周南》 芣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 . 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 篇。《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内容,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作品简介 资料链接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 硕鼠》。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诗经》“六义” 四言诗 “四言诗”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中国汉代以前通行的诗歌形式。《诗经》是这种诗体的代表。四言诗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 四言诗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写作背景 古时战乱频繁,除赋税外,农民耕地所得的粮食不足以果腹,易于繁殖的芣苡自然成为穷苦人赖以生存的粮食。冬粮不足,春天来后,也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这时万物复苏,田野里长出大片鲜嫩的车前草。因而每当春天到来时,就有成群的妇女一遍欢快的采着车前子的嫩苗,一边唱着“采采芣苢”的歌。 自学自导 1.听范读音频并纠正字音; 2.本诗描写了怎么样的劳动过程; 3.本诗的六个动词在用法上有哪些好处; 1.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课文解读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摘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摘的一般性描述。 2.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课文解读 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方式)。 “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3.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课文解读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 当堂训练 背诵诗歌并工整地抄写在作业本上 《诗经·国风·周南》 芣苢 第二课时 1.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2.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艺术特征? 3.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自学自导 1.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 首先是“采”, “采”即可采得,也就是“有”,这是概略地叙述采集劳动。然后是“掇”“捋”,这是对采芣苢动作的具体描写,或摘取,或捋取,真切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