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兼 爱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说理的写法,体会《墨子》“意显而语质”的行文风格。 3.感悟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具体内涵。 1.核心素养落实 [读写联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位十九岁戍边战士日记中的这句话令人动容。请你以“清澈的爱”为题,为这些战士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感染力。 2.吟诵国学经典 [文化常识] 大夫、家、诸侯 [国学经典] ①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 ②是名也,止于是实也。 (《墨子·经说上》) 3.必会学考对接 通假字的翻译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出身于“贱人”,甘愿与下层人民为伍,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苛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主要的反对派之一。墨子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主张简朴节俭,反对礼乐繁饰;主张勤劳刻苦,反对声色逸乐。他的尚同、尚贤、非攻、尊天等思想,与儒家大致相同;他的兼爱、节用、非乐、非命等思想,则与儒家对立。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一书是记录墨子思想政治主张的文献,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今仅存五十三篇。书中极力主张“兼爱”和“非攻”,宣扬“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主张不分贫富贵贱,大家都“兼相爱,交互利”。 [名家评说] 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是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 ———毛泽东 假若墨子不绝,汉以来的历史绝不会如此。 ———陈独秀 墨子是中国的脊梁,传奇式的伟大英雄。 ———鲁迅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 1.《墨子》 《墨子》自战国中后期成书之后,屡遭变故,先秦的完本现已不可考见。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先秦诸子之书时,《墨子》有七十一篇,但传世本只剩下五十三篇。一般认为,今本《墨子》的前两篇,即《亲士》和《修身》,应当是墨子自己的著作;接下来的五篇,即《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是墨子逝世后他的弟子根据他中年时期讲学的记录增益而成,是墨子思想的纲要。《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堪称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墨子》一书,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就此而言,它在中国散文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孝慈 孝慈,意思是指对上孝敬,对下慈爱。孝敬父母、慈爱子女、亲善兄弟姊妹,这不仅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1.根据你对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 “兼爱”是墨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_____”。父与子、兄与弟、君与臣,都是更加爱自己而不爱对方,亏人而自利的,因此天下混乱;盗贼自爱而不爱他人,因此行窃和残害别人;诸侯、大夫自爱其国与家,而不爱他人之国与家,故相互攻伐与侵害。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如己,则所有窃夺攻伐的现象都会消除,天下就会太平安定。 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