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检测卷(六)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3·河北沧衡八校联盟高二期中)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元年(1821年)七月,“京城内外,时疫传染”,京城没有常设性的措施,致使“贫民不能自备药剂,多有仓猝病毙者,其或无力买棺殓埋,情殊可悯”。由此可知,当时 ( ) 国家对疫病缺乏制度性的部署 医务人员的疫病应对失范 各级官员贪污救灾物资和钱财 民间应对疫情的措施无效 2.(2023·山东滨州高二期末)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了3个世纪,死亡人口达2 500万人,生产几乎停滞,社会动荡,基督教会地位动摇,庄园经济加速解体,人文主义思想兴起。材料旨在说明黑死病的流行 ( ) 助推欧洲社会变革 造成欧洲严重灾难 加快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王权的加强 3.(2023·山东潍坊高二期末)1892年德国暴发霍乱,不来梅地区通过建立专门医院,关闭市场和舞会等一系列防疫措施,基本没有受到霍乱冲击。汉堡市政当局则拒绝承认本地霍乱并隐瞒上报,最终付出了死亡8 594人的代价。上述现象表明当时 ( ) 德国防疫制度有待完善 两地疫病带来的威胁不同 德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 官员素质决定防疫的效果 4.(2023·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新全球史》写道:“一战期间,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到一战结束时已经夺去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一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作者意在说明 ( ) 疾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一战时的交通及贸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战争持续成为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了疾病的传播 5.(2024·河北承德高二期末)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包含了280多首治方,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医药治方和巫术治方:医药治方包括饮、食、吞等内服法和熏、敷、熨等外用法;很多治方结尾有“善”“已验”等表示有效的词语。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西汉医学 ( ) 遵循了整体辨证的思维 关注心理慰藉的作用 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注重病方的治疗效果 6.(2023·山西运城高二期中)东汉和帝时,太医郭玉强调:“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指出,自己“留神医药,精究方术”就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据此可知 ( ) 仁德之心是医生的重要品质 理学精神影响古代医生的实践 中国古代医学重道德轻技术 平等的思想是从医的重要资格 7.(2023·广东肇庆高二期末)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积累临床经验,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东晋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 疫病影响历史的发展进程 中医理论体系在东汉已经完备 中医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中医对世界医学发展贡献巨大 8.(2023·湖北孝感高二期中)中医有一种认识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其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该过程体现的原则是 ( ) 辨证施治 药食同源 天人感应 望闻问切 9.(2023·河南百校联考高二期中)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讲到了“炁”(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和它的作用:“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炁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炁可以禳天灾也。”这一记载 ( ) 说明炁能有效防止大疫发生 系统总结了中医临床诊疗的规律 抨击了民间的鬼神迷信思想 丰富了中国古代疫病治疗的手段 10.(2023·河北唐山教育联盟期中)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表中对中医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战国—西汉 《黄帝内经》 奠定中医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