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义务教育版)五年级 全一册 第5课 数学运算讲方法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学习活动 思考-讨论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与提升 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课名称 核心内容 第二单元 算法结构与描述 第5 课 数学运算讲方法 数学解题时的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描述,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顺序结构 第6 课 判断选择用分支 用流程图表示的算法分支结构,生活中存在的分支结构 第7课 重复操作用循环 用流程图表示的算法循环结构 第8 课 算法验证与实现 编写简单程序验证算法,知道Python中顺序结构程序与简单分支结构程序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开启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首先,老师来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小明有 5 颗糖,小红的糖比小明多 3 颗,那么小红有几颗糖呢?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活动1: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一 学习活动 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作为校园记者站的一员,老师请你写一篇关于友好学校情况的介绍。你在网上查询到该友好学校所在地 2 月的平均气温是 50 华氏度。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情况,需要把华氏温度转换成摄氏温度。 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量方式转换。 摄氏温度 = 5 ×(华氏温度 - 32)÷ 9 学习活动 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公式建立了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之间的转换规则。即: 给定一个华氏温度的值(输入),通过公式可以计算(处理)得到相应摄氏温度的值(输出),这个转换公式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算法。 学习活动 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以下是分步骤求解的过程。 第 1 步:输入华氏温度的值。 第 2 步:利用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公式,计算摄氏温度的值。 第 3 步:输出摄氏温度的值。 以上过程是一个按顺序依次执行各个步骤的结构,通常把这种控制结构称为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算法设计与描述中最基本的结构。 学习活动 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为了更直观地描述以上步骤,可以使用流程图描述。 学习活动 活动2: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二 思考-讨论 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科学课老师分发大豆种子让同学们进行发芽实验。第 1 小组分 3 粒、第 2 小组分 5 粒、第 3 小组分 7 粒……按此规律,计算第10 小组的种子是多少粒?老师一共分发了多少粒种子? 学习活动 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参照下图,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第 n 组的种子数 m = n×2 +1 一共分发的种子数 s = n×(3 + m)÷2 学习活动 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因此,第 10 组的种子数 m = 10×2 + 1 = 21(粒) 一共分发的种子数 s = 10×(3 + 21)÷2 = 120(粒) 在以上通过公式计算获得答案的求解过程中,计算公式也是一种简单的算法。求解的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第 1 步:输入要求解的组数 n。 第 2 步:用公式 m = n×2 +1,计算第 n 小组的种子数 m。 第 3 步:用公式 s = n×(3 + m)÷2,计算一共分发的种子数 s。 第 4 步:输出 m 的值和 s 的值。 以上计算过程也是一个按顺序依次执行各个步骤的顺序结构。 学习活动 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同样地,可以用流程图直观地表示。 学习活动 活动3:进一步探究 三 思考-讨论 三、进一步探究 想一想: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你还学习了哪些公式?这些公式起到了什么作用?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算法? 1、算法是指一种解决问题的?( C ) A、方法 B、工具 C、步骤 D、过程 课堂练习 单选题 2、在算法的顺序结构中,每个步骤的执行次数是?( B ) A、不确定 B、一次 C、多次 D、无限次 课堂练习 单选题 课堂小结 拓展与提升 为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某教育网站推出一项活动:阅读签到能够获得积分,积分可以换购图书。具体细则是:签到 1 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