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15265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10-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3861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学设计,纲要,历史,中外,必修,格式
  • cover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及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主要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政治上,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去世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演变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同时新的革命力量不断孕育发展;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种种新气象;文化上,面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发动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已知”“未知”“想知”“能知”四个角度分析: 已知: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对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未知:高一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复杂的政局,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和深远意义,以及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仍无法全面地理解。 想知:高一学生思维活跃、课堂积极,渴望进一步加深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理解及知识体系的建构。 能知:高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已经逐步发展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辩证逻辑思维逐步趋于优势地位。高中教学要避免与初中教学的简单重复,需要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教学目标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时空定位,通过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史实、史料分析,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通过了解近代知识分子为实现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探经讨,增强承担民族复兴任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培养家国带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文字材料导入新课 “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费正清 时空定位,大致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 分析材料内容。思考材料所说的看似矛盾的时代到底是什么时代?为什么说它“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涌现的“思想实践和试验”又是什么? 观看图表,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建构时空框架。 让学生初步了解比如本节课的学习核心,产生疑问进入新课。 共和与帝制的徘徊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运用教材中“问题探究”中的史料及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中华民国建国后围绕国体所发生的种种争端。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的内容,思考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之间的抗争。 运用黄季陆的《革命文献》第47辑,第619-620页的史料,对护国战争的意义进行探究。 利用2020年山东济南二模试卷第六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当时政治的理解。 运用课本“历史纵横”资料,帮助学生认识“二十一条”。 结合史料及图片,引导学生探究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包括北洋军阀各派系、代表人物、依附国家、控制区域、及爆发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