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17164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4-11-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2110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二,第二,必修,选择性,2019,编版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如下图所示)的意思。这反映了商朝的劳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劳作 【解析】A项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早于题干中的时间“商朝”,故排除;B、C两项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后,晚于题干中的时间“商朝”,故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三耒共耕”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为集体劳作,故选D项。 2.下图所示为在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器大禾人面纹方鼎。这(   )。 A.说明湖湘地区为商代青铜铸造中心 B.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体现出制造技术与审美艺术相统一 D.可佐证商周青铜器主题纹饰的质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禾人面纹方鼎的图案精美,体现了制造技术与审美艺术的统一,C项正确;仅凭一件青铜器无法体现湖湘地区的青铜铸造业地位,排除A项;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是在南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没有其他材料作对比,无法得出商周青铜器主题纹饰质变的结论,排除D项。 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纺织图》,画面中一织女坐在织机前,织女回首与另一女子说话,女子于纬车前摇纬,其一手执丝,一手摇车。右前方为一调丝女子,前方木架为络车,丝一端缠绕其上,另一端也缀物挂于梁上。由此可以判断(   )。 A.图片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 B.棉纺织生产技术成熟 C.纺织手工业已经出现分工 D.纺织业生产工具落后 【解析】由材料“画面中一织女坐在织机前……右前方为一调丝女子”可知,纺织手工业在汉代时就已出现了分工,一人负责织布,一人负责调丝,故选C项;仅据材料看不出其为官营纺织业,排除A项;棉纺织业技术成熟是在元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汉代的丝绸闻名海外,当时的纺织业生产工具并不落后,排除D项。 4.唐代陈廷章在《水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这里的“水轮”(   )。 A.最早出现在曹魏时期 B.利用水力来鼓风冶铁 C.利用人力来引水灌溉 D.采用了水力运转原理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水轮”应是筒车,以水力为动力,故选D项;筒车出现在唐朝,排除A项;筒车是灌溉工具,并非冶铁工具,排除B项;筒车利用水力进行灌溉,并非人力,排除C项。 【拓展提升】 5.下图为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耕作图。该图可从侧面说明(   )。 A.原始畜牧养殖出现 B.铁器农耕广为传播 C.采集渔猎完全终结 D.河流农业生产特色 【解析】据材料可知,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耕作图反映的信息,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特点相关,可以侧面说明河流农业生产特色,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耕作信息,而非畜牧养殖,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铁器农耕广为传播,排除B项;“采集渔猎完全终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6.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遗址,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这种变化说明(   )。 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 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 【解析】“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说明当时男女从事的劳动已经不同,男性依然从事农业生产,而女性则从事纺织,故选A项;“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反映的是陪葬品的种类,无法说明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排除B项;“中国一些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遗址,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说明在文明早期,男女的分工并不明显,排除C项;陪葬品的差异只与墓主人生前从事的劳作有关,而无法判断其劳动方式是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